大量出汗后
不少人喜欢这样喝水
“吨吨吨”
猛地喝完一大瓶水
仿佛瞬间就能消暑降温
这不,最近大火的“吨吨桶”的水杯
备受众人青睐
不少明星、健身达人都在用
“吨吨桶”的容量
比一般的水杯大很多
而且瓶身上
还标有时间和饮水量刻度
就像提醒定时喝水的闹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大量出汗后用这种“吨吨桶”喝水
很容易一下子补水补过头
可能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
多喝水还能“中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喝水呢?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期指导专家
急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王启峰/主任医师
从事急危重症医学工作20余年,擅长急危重症诊疗:如心肺脑复苏、各种急慢性中毒、物理化学性损伤、动物致伤、热射病、休克、脓毒症、急性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等,尤其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杀鼠剂、重金属、有毒气体中毒及毒蛇、毒虫等动物致伤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01
什么是水中毒?
医学上,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指机体的水摄入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水太多,钠太少,导致血钠过低,电解质失衡,容易导致水中毒。
02
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人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渗透。如果饮水过量,细胞外液首先被稀释,此时渗透压降低,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其中以脑细胞反应最快。
慢性水中毒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体重增加等症状。婴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和昏睡,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急性水中毒
由于脑神经细胞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故脑症状出现最早且突出,可发生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凝视、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嗜睡、烦躁、视力模糊、肌肉抽搐、癫痫抽搐发作以至昏迷等。
03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不能以口渴为标准
口渴是人体水分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发出的要求补水的信号。
如果是在高温天气 并且在炎炎烈日下走1小时,那么人体就会丢失约720ml的水分,假如再运动或工作,体内流失的水分会成倍增加。这种情况下一旦忘了及时补水,会让身体处于脱水的危险边缘。另一方面,口渴后容易暴饮,这也是发生水中毒的习惯因素之一。
常握正确的喝水方式
1、少量、多次、不暴饮。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2、出汗过多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3、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户外工作中,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因喝水过多导致“水中毒”,更常见的情况是本身就存在肾脏疾病或心功能不全等疾病、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一次性饮用淡水过多、医源性输液过多、精神状态异常等原因造成“水中毒”。实际上,我们健康人的肾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不会因为多喝了些水就“罢工”。但是在短时间内猛喝水,就容易增加“水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