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发烧,没想到手上的焦痂竟是恙虫叮咬留下的‘标记’,幸好我们来正兴治疗了,不然后果想都不敢想啊!”来自诏安的蒋女士(化名)心有余悸地说道。
今年68岁的蒋女士在就诊的4天前,莫名出现反复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的她,被家人紧急送往我院急诊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急诊科医师追问病史得知,蒋女士在发病前曾到田里干过农活,立即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果然在她的右上臂内侧发现一直径约6mm的圆形焦痂。
“野外活动史”、“发热”、“焦痂”,结合检查结果,种种线索都在明确地指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
明确诊断后,急诊科医护团队给予针对性多西环素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蒋女士发热、乏力等病症很快好转,已顺利出院。
02
无独有偶,在蒋女士出院后不久,龙海的徐阿伯(化名)也因持续高烧不退,来到我院急诊就诊。此前他曾在当地诊所拿了药,但是效果不佳。
徐阿伯自述平日里经常下地劳动,各类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没想到这次被不知名的小虫子叮了,竟直接发起了烧,40℃的高烧、头痛、咳嗽将他折磨得萎靡不堪。
经过急诊团队的仔细检查,发现徐阿伯右胸前有一个恙虫叮咬后的典型焦痂,胸腹部可见散发红色皮疹,结合血化验,确诊系恙虫病。
王启峰表示
正兴医院急诊科科主任
我院急诊科在诊治该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均有收治该病患者。很多恙虫病患者以为自己得的是普通感冒发烧,没有及时去医院,或者医生经验不足,无法做出正确诊断,往往会延误治疗。
而恙虫病不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会自愈,如果拖延太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严重可致命(没有规范治疗的死亡率高达60%)。
特别提醒广大市民,野外活动回家后,注意仔细检查身体各个部位,一旦发现异常焦痂,或者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野外活动史。
03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其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恙虫,其实不是虫,它叫恙螨,是螨的一种。它的体型其实很小,还不到一毫米,肉眼基本不可见。
这不起眼的小东西,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每年6-8月正是它最活跃的时候。
它最爱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寻找机会跟你来个“亲亲”。
所以当你到田间野外劳动、露营、踏青的时候,你都有可能会“中招”,真是防不胜防。
04
身上出现这种情况
千万别忽视!
1、全身毒血症状 多数患者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1—2日内可高达39℃—41℃,可能伴有剧烈头痛、寒颤、四肢酸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
2、焦痂或溃疡 本病的特征之一,见于65%—98%患者。叮咬处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发生组织坏死、渗出,结成相对较圆的褐色或黑色的痂,成为焦痂。焦痂大小不一,直径平均约5mm,边缘略耸起,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痛痒感。
△来源于网络
3、淋巴结肿大 绝大多数患者有之,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核桃或蚕豆大小,可能有压痛感,不化脓,消失较慢。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4、皮疹 多出现在病程的4—6天,多为斑疹或者斑丘疹,呈暗红色,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有皮肤淤点。皮疹大小不一,直径一般为2—5mm,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能有肝脾肿大的表现。
6、器官衰竭或出血 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多器官衰竭,甚至心、肝、肾衰竭等,延误治疗可危及生命。
05
如何预防恙虫病?
1、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恙虫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需外出请做好个人防护,可扎紧袖口、裤管口,把衬衣扎入裤腰内,不穿凉鞋;避免身体直接暴露在草地上坐卧,不要在草丛、树枝上放置脱下的衣帽等。
2、回家注意换衣洗澡
野外活动后要及时洗澡,重点检查、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可减少被恙螨叮咬的机会。
野外游玩、工作穿的衣服不要随便放在沙发或床上,这样恙螨有可能潜伏下来的,正确的做法是单独存放,及时清洗。
3、发病做到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特别是出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或皮疹,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活动史。
正兴医院急诊科
正兴急诊科常规收治急慢性中毒、化学性损伤、各类动物致伤、热射病、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创伤、多伤发、各类休克、电击伤、淹溺等理化因素致病及各急危重症患者,尤其在中毒、动物致伤等方面的救治处于地区领先水平。
急诊科急救咨询电话:
0596-2515120
(24小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