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乐趣,只有热爱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然而这份热爱的执行,需要你拥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及时察觉不适、并重视不适的警惕心!
#案例导入#
泉州的陈先生在游泳馆进行锻炼时,由于在常温游泳池游完后立即跃入冷水池,导致血管难以承受忽冷忽热的变化,最终引发心脏骤停。
经过急诊科团队长达10分钟的心肺复苏,陈先生成功恢复自主循环与呼吸功能。据了解,陈先生此前已有胸闷症状,未予以足够重视才遇此危险。
王启峰/主任医师
正兴医院急诊科主任
然而,这样的意外并不少见,据我院急诊科主任王启峰介绍,目前正值春季乍暖还寒之时,早晚温差大、气温波动剧烈且频繁,很容易引起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氧,增加了心梗的发生概率。
近期我院就收治了多名急性胸痛患者,经初步筛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凶险,在胸痛中心快速诊疗模式的帮助下,及时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成功渡过了病情的危险时段。
春冬交替,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
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无法平躺;
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感;
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快时,会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心脏骤停发作前1个小时会发出“信号”:
当上述症状越来越严重,可能会突发意识丧失的现象,如晕厥、全身抽搐或持续性意识丧失等,务必尽快到医院诊治。
王主任讲到
我国每年因心源性原因导致的猝死案例近55万,然而,我国的院外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
有数据显示,9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这意味着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普及院外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维持生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示: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综合评估:出现以下情况可停止CPR
1、CPR生效:
患者出现以下体征;①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②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跳动;③手足抽动,眼球活动,发出呻吟声。
2、CPR无效:
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后,患者呼吸与脉搏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
3、找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者专业的医护人员赶到。
冬春季节如何“护心”
# 1、颈部保暖别忽视。
颈动脉狭窄、斑块等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心脑血管发病原因之一。颈部受凉时,颈动脉会急剧收缩,若刺激到颈动脉斑块使其脱落,有可能引发脑梗、心梗。因此,冬春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保暖。
# 2、晨练虽好要适度。
适当的运动对健康有好处。很多人都喜欢晨练,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早上的血压普遍较高,不宜过早进行晨练。
# 3、躺一会儿再起床。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清晨醒后,可先在床上躺一会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
# 4、血压平稳很重要。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波动至关重要。
# 5、不渴也别忘喝水。
在一天的时间里,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适当饮水便于稀释血液。水温应适度,避免因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 6、科学进补适量吃。
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补提倡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适量吃粗、杂粮,多进食一些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也不要大量喝酒、抽烟、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
王主任最后提醒
乍暖还寒时节宜“春捂”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
尤其要注意保暖、稳住血压
避免忽冷忽热的运动方式
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千万别“心大”
应第一时间就医、谨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