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上10时许,一位面色惊慌的女士抱着一名年幼的小男孩急匆匆来到我院急诊科......
原来是这位4岁的小男孩洋洋,傍晚在家中独自玩一辆玩具小车时,误将小车的其中一枚金属车轮吞下,小小年纪的他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晚饭过后,洋洋的母亲在整理玩具时才发觉异样,经过与孩子的沟通确认,慌张之余,紧急带着洋洋到当地医院就诊,拍片后证实该异物确已被孩子吞食入肚!
由于该金属车轮两端尖锐且锋利,需要紧急处理取出来,否则后续可能会划破胃肠道,引起穿孔感染、梗阻等,重则危及生命,情况非常危险!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家长经过一番打听后,马不停蹄将洋洋送到我院救治。
在接到急诊科会诊通知后,消化内科当班医生林国钦第一时间前往,而后通过CT检查,明确了该异物的位置——位于胃窦处,还未下到十二指肠。
争分夺秒,刻不容缓。林国钦主治医师同麻醉医生一同综合评估,完善相关准备工作。
由于洋洋在吞食车轮后,晚饭还吃了一大碗面条,所以胃腔中有大量内容物,这给医生的视野与操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但凭借着熟练的技术,耐心地、慢慢地清理内容物后,细致地探查寻找,终于捕捉到了这枚令人提心吊胆“罪魁祸首”,而后顺利将它取出来!在场的医护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看着被取出的金属车轮子,家长心有余悸,也万般庆幸,对我院消化内镜技术和经验水平赞不绝口,特别感激所有为这场救治努力的医护人员们。
其实在内镜下取消化道异物已不是新鲜事,据消化内科主任苏军凯博士介绍,我院内镜中心为患者们取过的异物五花八门,有鱼刺、鸡骨、鸭骨、纽扣电池、硬币、打火机、珠子、棉签、缝纫针和各种玩具的小零件等......
借此机会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平常一定要看护好孩子,及时制止和引导他们不要胡乱把不能吃的东西放在嘴巴玩耍,年龄小的孩子好奇心重,没有安全意识,很容易造成误吞。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要管好“小物件”,如硬币,扣子,螺丝,还有珠子等容易被吞进的物件,一旦发生误吞,要第一时间送医,接受正规救治,以防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1、消化道的异物都有哪些?
上消化道异物常见的有进食时“不小心”吞进的各种鱼刺、骨头、果核类、过大的食物团块,甚至有牙签;有儿童因“好奇心”吞进去的硬币、钮扣电池、玻璃弹珠等等;有老年人误吞的带包装的药片、义齿等等。而下消化道异物分为从上消化道过来的和从肛门口塞进去的异物。
2、卡了异物会有哪些不舒服?
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异物在被吞进去后会卡在食管,而又以食管入口居多。这时候患者会有咽喉部疼痛感、异物感、吞咽痛等不适,而其他部位的异物在短期内一般不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异物在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过久会出现发热、胸痛、腹痛等症状,会出现穿孔、出血、食管气管瘘、纵膈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3、卡了异物怎么办?
有人卡异物后采取硬吞饭团、韭菜等粗纤维食物团等方法,试图将异物“推下去”,还有的喝醋,想将鱼刺“溶解”掉,这些都是错误的自救方法,这样将异物,尤其是尖锐异物,“硬推下去”,会有划伤食管壁、将异物从卡在食管入口处推到卡食管第二狭窄处,此处紧邻大动脉血管,会有扎入血管风险,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停止进食,尽快到医院就诊,而且要告诉医生“卡了什么异物”、“卡了多长时间”等等,不能感觉到腹痛了才来医院,而且也不说明相关情况。
医生会进行X光、CT检查,了解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边邻近器官及大血管的关系等信息,为内镜下取出提供重要指导依据。虽然有少部分小、形状圆钝的异物可通过人体排泄出,但大多数的食管、胃内异物需要经胃镜取出,大肠异物需经结肠镜取出,而小肠的异物经小肠镜取出。大的、特殊部位的、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异物需要寻求外科开刀救治。
01消化内科
2016年以来,漳州正兴医院消化内科在海军军医大学李兆申院士团队王东教授、施新岗教授、陈洁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多例ESD、POME、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胃镜下胃肿瘤全层切除术等消化道内镜下治疗,使消化内镜技术从胃肠腔内时代逐步走向胃肠外腹腔时代,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