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正兴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苏军凯副院长的带领下,利用胆道镜直视系统为一位“梗阻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实施了胆管内诊断检查。该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意味着正兴医院胆管及胰管疾病的诊治迈向了“更精准”的时代。
反复黄疸 消化内科一探究竟
年近八旬的老汉,近半年反复黄疸、发热。多方求医,辗转至我院。消化内科主管医师在细心询问病史及查体后,结合各种检查结果,考虑这是典型的“梗阻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的表现。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不同的病因造成了肝内胆管或者是肝外胆管阻塞,胆汁不能顺利的经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胆道内的压力不断升高,胆管扩张最后肝内小胆管或者毛细胆管破裂,胆汁内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胆道梗阻可发生在胆管的任何部位,可因胆管结石、肿瘤、炎症、胆汁淤积、损伤或胆管外占位压迫引起胆道阻塞。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石阻塞胆道:胆汁不能正常代谢,导致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胆汁回流血液,造成梗阻性黄疸。
2、肿瘤挤压胆管:也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使全身在短时间内变黄。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即胆管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
3、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蛔虫等。
主管医师在对其进行保肝、退黄、消炎等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在努力查找可能导致古稀老人出现黄疸和胆管炎的病因。消化内科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结合血液化验、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都指向肿瘤性狭窄引起的黄疸。
治疗途中遇难题
紧接着,消化内科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找到直接的证据以证实病灶是肿瘤性。从磁共振的扫描图像发现,病灶很接近胆道位于十二指肠开口处,于是消化内科希望能通过胃镜下取组织标本来明确病灶的性质。
胆管的解剖构造
胆管的开口:将十二指肠拉开,在肝的背侧,可见到两条管道,找出左侧的肝总管和右侧的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与主胰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
但经胃镜检查,只发现胆管位于十二指肠开口稍微肿胀,无法看到肿瘤组织。可想而知,胃镜下取组织病理并不能做到精准诊断。
精准活检 肿瘤瞬时现原形
由于病灶部位的隐匿性,外科剖腹探查有更多未知因素和潜在风险。于是,普外二科与消化内科对患者病情展开讨论,对目前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剖析,致力于寻找既能明确梗阻的病因,又可以解除或减轻胆道梗阻的最佳方案。
最终,在否定了几种常规的检查后,拟定患者获益最大的方案: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胆胰内镜进行微创检查及精准活检。
(胆管内充满大量白色胶冻样物质,
但还是能清楚分辨肿瘤组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通过胆胰内镜,消化内科精准定位肿瘤部位,直视下取到组织标本(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位癌)。
诊断明确,消化内科团队共同探讨出了解除胆道梗阻的手术方案。在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消化内科为患者定制了一根金属支架,将被肿瘤组织占据的胆道出口撑开,解除梗阻,顺利引出淤积的胆汁。经过3天的观察,患者的黄疸指标已回落至接近正常水平。
该患者所使用的技术,是我院最新引进的胆胰成像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胆胰内镜“eyeMax洞察”。该技术的引进,预示着我院的胆胰内镜诊断由传统转向可视化,对于困难胆道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新技术助力 患者更多受益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
ERCP是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以后,由内镜活检孔插入造影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作胆胰管X线造影、胆汁细菌学和细胞学、胆道压力及乳头括约肌功能测定等检查。对胆管疾患的诊断,可用无创性手段检查,可使病人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能提高早期诊断率。
据悉,作为可视化诊疗设备的创新突破,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是集诊断与治疗功能为一体,突破传统内镜诊疗盲区,在逆行胰胆管造影上更上一层,能够清晰探查胰胆管疾病,并能进行精准活检和治疗。为临床提供了可视化、高清化、简单化、功能多样化的诊疗便利。
随着我国胆胰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传统的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存在一些弊端和盲区,目前已处于诊疗提升的瓶颈期。直视下胰胆疾病诊疗技术的出现,特别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的应用,昭示胰胆疾病诊疗高清时代的来临。让更多医患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提高胰胆疾病检出率和临床治愈率,同时可视化和高清化大大减少手术风险,让手术更加安全。
正兴医院
消化内科
正兴医院消化内科运用目前代表内镜微创治疗最高水平的技术 - 内镜逆行以胆管造影ERCP,开展胆总管取石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救治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及胆石症等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内镜肝囊肿开窗等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技术,让患者创伤更小。康复更快,体表无任何手术疤痕。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通过结肠镜应用内镜支架等解除阑尾腔的梗阻,成为在保留阑尾的前提下治疗阑尾炎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内镜粘膜下剥切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等技术微创切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等胃肠肿瘤,各种各样微创治疗无“孔”不入。
正兴医院消化内科正在用一个个成绩,使原来需要外科手术的病变,能够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使内镜变成一把外科手术刀,不断突破,让福建老百姓可在家门口享受国际一流的内镜微创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