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简单的阴道炎
原来是宫颈恶性肿瘤惹的祸!
41岁的陈女士“阴道排液半年余”,曾就诊多家医院均诊断为“阴道炎”,药物治疗无好转。后慕名前来正兴医院找到妇科专家张惠娇主任,经详细询问病史,陈女士1个月前因“反复腹泻半年“就诊正兴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内镜下胃多发息肉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家族息肉病。电子肠镜检查+镜下多发息肉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1.结直肠多发息肉,结合病史考虑为Peutz-Jeghers息肉。
△张惠娇主任门诊看诊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确定P-J综合征的诊断!
那么陈女士会不会是P-J综合征患者?张惠娇主任认为阴道排液决不是简单的阴道炎,患者宫颈肥大,表面光滑,未见糜烂或肿物,但宫颈管可见大量粘液外溢,考虑宫颈内生型恶性肿瘤不能排除。如果是P-J综合征,患者脸上口唇应该有典型的黑斑,但是眼前的陈女士脸上皮肤挺干净。听张主任这么一问,陈女士说以前她的脸上、口唇黏膜有很多黑斑,做过多次激光治疗,现在黑斑明显减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续追问病史,了解到陈女士家族中一级亲属有多发肠息肉病史,曾在上海某肿瘤医院就诊,做过相应基因检测,确诊为P-J综合征。结合陈女士妇科检查情况,张惠娇主任高度怀疑陈女士就是P-J综合征患者,为她进行了宫颈癌筛查、阴道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宫颈癌筛查结果提示HP37分型均为阴性,但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非典型腺细胞。经阴道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宫颈肥大伴回声欠均, 宫颈多发囊肿,双侧卵巢体积稍增大伴多发小囊样回声 。查了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血CA199:5726ng/ml、CA125:74.91U/mL、癌胚抗原:14.11ng/mL。但SCC:0.8ng/ml,血Hb98g/ml。
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诊刮术,病理结果:宫颈活检组织为灶性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宫颈管搔刮组织为腺癌;宫腔刮出物见腺癌,是宫颈或是内膜原发,需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陈女士具备黑斑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临床特点,即口唇黏膜黑斑、胃肠多发黑斑息肉并发宫颈癌,诊断明确!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妇科。
正确的诊断
合理的治疗!
入院后我科为陈女士做了全腹CT增强检查,提示:1.胃、结肠多发息肉术后;小肠肠管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伴部分管腔套叠改变(较大者位于第5组小肠内,大小约30x46mm);2.宫颈增厚并多发囊肿;建议MRI检查。3.左侧附件区囊肿(径约30mm)。陈大姐胃肠多发息肉导致小肠套叠,已行胃肠镜切除了胃及大肠的多发息肉,但是小肠息肉及肠套叠怎们解决呢?
术前诊断:宫颈腺癌、胃肠多发黑斑息肉伴肠套叠、左侧卵巢囊肿、胃结肠多发息肉切除术后、贫血。考虑陈女士病情的复杂性,我科组织了妇瘤多学科诊疗(MDT)讨论,最后拟定先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接着由外科行腹腔镜肠套叠整复术+部分小肠切除术。
☑妇瘤MDT采用微创技术完成了宫颈癌及多发小肠息肉伴肠套叠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
△正兴医院妇科团队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惠娇主任带领妇科团队为陈女士完成了免举宫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再由普外科李建国主任带领外科团队完成腹腔镜下肠套叠整复术+经腹小切口回肠多发息肉切除术+部分回肠切除术。
△妇瘤MDT多学科联合手术
术中见回-回结型肠套叠长约50cm,回肠可触及多发息肉结节,为了减少肠管切除长度,外科李建国主任采用经腹小切口多发息肉切除,仅切除小肠约20cm,宫颈肿物位于宫颈管近内口水平,手术难度大且复杂,但充满挑战和惊喜!手术过程很顺利,出血小于50ml。
图片恐引起不适 谨慎滑动观看
术后病理:宫颈粘液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回肠多发息肉符合Peutz-Jeghers息肉。陈女士确实是P-J综合征患者,即胃肠多发黑斑息肉伴发宫颈粘液腺癌!
陈女士术后顺利康复,排便正常,阴道不再排液了!现在如期进行了术后的辅助放化疗。面对笔者采访,陈女士说她很幸运找到了张惠娇主任,发现了肿瘤并及时得到了最好的治疗,她现在恢复很好!非常感谢正兴医院妇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张惠娇主任也再次提醒女性朋友:如果出现阴道排液,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精湛的技术
完美的合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妇科肿瘤的治疗,让更多的妇瘤患者在家门口可以享受省级专家的医疗资源,1年前漳州正兴医院妇科与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成立了妇瘤MDT(多学科诊疗),去年底也正式成为省立医院妇瘤MDT的联盟单位!
△妇瘤MDT多学科联合手术
1年来正兴医院妇瘤MDT在省肿瘤医院及省立医院妇瘤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收治了各种不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以精湛的技术开展了众多高难度的复杂手术,为妇瘤患者提供了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放疗科协助完成了部分晚期或复发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精准放疗(外照射及后装放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赢得患者朋友的高度好评!
△正兴医院妇科团队
相关科普
什么是黑斑息肉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早在1921年荷兰学者Peutz发现该类患者的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斑点与胃肠道息肉之间有密切联系,1949 年Jeghers提出该病是一种符合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直至1954 年学术界正式开始用“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命名这一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症状
主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腹痛及便血,腹痛呈间歇性绞痛,常位于脐周,持续时间不定,排气后缓解,可反复持续数年。由于息肉的增长,还可能引起肠套叠和肠梗阻,严重的还可引起肠坏死。由于息肉的大量出血,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造成患者贫血。
黑斑息肉综合征有哪些临床特点?
1、口唇黑斑:该病最显著的特征是口唇黑斑。黑色素斑点在儿童期或婴儿期即可出现,青春期颜色最深,中年后颜色变淡,但颊粘膜色素一般持续存在。黑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不高出皮面、压不退色、无毛发生长。分布多见于口唇、齿龈、颊黏膜、面部口鼻眼周围、指趾掌面,阴唇及龟头亦可有黑色素沉着。
2、胃肠道多发息肉:息肉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小肠最多见,其次为结肠、直肠、胃,极少数病例可见于胆道、泌尿道、子宫等。息肉数目在数个至上百个不等,息肉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呈桑堪状或分叶状。
黑斑息肉综合征会癌变吗?
以前认为胃肠道息肉属错构瘤,不是癌前病变,不存在恶变可能;但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为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肿瘤发病率约为23%,常见肿瘤发病率高低排序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小肠癌、宫颈癌和卵巢癌、骨肉瘤、胰头癌、胆管癌、乳腺癌、肺癌等。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2.2岁,肿瘤分化程度低,患者预后差。因此,临床医生应足够重视该病,对胃肠道息肉进行密切随诊及治疗,尽早发现肠道内及肠道外恶性肿瘤,尽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