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听听他们怎么说 | 正兴优秀青年医师展播(四)
时间:2020-04-18 08:30:00

正兴医院《坐诊医生素质分享会》已经举办了4期了,每周五一次,邀请来自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分享自己的看诊经验,通过培训、分享、学习和整改,这样的学习闭环开始逐步发挥积极作用,院内坐诊医生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回顾前几期的分享会,大家开门见山,硬货满满,分享会的目的就是在于学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现在,参加分享会的医生有话说。

 

 

 
01
PART
沟通要清晰、有逻辑

钟锡新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现任漳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专长: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对疑难性腹痛诊治、消化系统危急重症如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等抢救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胃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常见治疗。

 
 
 

 

我重新认识了对于“医生”的理解,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足够的人性关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比如在既往治疗中,会遇到一些急危重症患者,有时和患者沟通没有那么到位,患者和家属又心急,他们有信息差,容易造成患者对医生的误解和矛盾。

 

 
如果让医生进一步规范接诊流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诊疗措施,与患者充分互动,让患者信任你,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人,能够为他(她)解除疾苦,进而放心让你为他(她)诊疗。所以我觉得医生的专业不仅是在技术层面,在沟通层面如何清晰有逻辑地说出要点,让人信任,也是“专业”的体现。
 

 

问诊方式要灵活
02
PART
 
林民建 

儿科主治医师

 
 

2006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专业10余年,2012年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并获得美国AHA颁发的基础生命支持证书、高级生命支持证书及福建省急救中心颁发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师资证书,对儿科系统急、危重、疑难病症救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省级论文数篇,目前是漳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专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小儿危重症抢救。

 
 
 
 
儿科不是大家认为的普通内科,因病儿不会诉说,或者说不清、说不准病史,所以业内也称呼“哑科”,这对于儿科接诊医生更具有挑战。
 
儿科医师需要更加具备爱心、细心和耐心,这不是喊口号,不要因为患儿不配合而不耐烦,而是要把小患者当成自己或者兄弟姐妹的子女,要和小患者成为好朋友。这是我的个人见解,因此规范门诊诊疗流程的同时,大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更灵活的问诊方式,有利于医患沟通,也有利于医师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案。

 

 
03
PART
将心比心是沟通桥梁

林艺志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漳州市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医学本科学历,1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历。综合型人才,曾在《临床消化病杂志》、《医疗装备》等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曾多次到省立医院进修学习。

 

专长: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消化道早癌的ESD手术治疗。

 
 
 

 

我想说我和患者的一个小故事。前几天我收了一个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看诊结束我把我的联系号码给他,让他方便联系我。就是多两句话,留张名片,我和患者算认识了,等他在做了内镜治疗后,我再去病房看他,患者和我之间的感觉也更熟悉,我们好似成了朋友,后续的沟通都很顺畅。

 

我在想,医疗治疗本身是冰冷的,如果能体现人文关怀,患者能感受到更多温情,我和能感受到患者的更多信任。关怀和理解都是双向的,“将心比心”就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以患者的角度出发
04
PART
 

刘付兴

儿科主治医师

 
 

2008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自毕业后在三甲医院从事儿科专业11年,经过规范化培训,总住院医师培训并长期从事一线临床工作,获得英国ERC颁发的国际生命支持颁发中级生命支持导师。2019年进修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的随访。发表省级学术论文数篇。

 

专长:小儿消化道,呼吸道 、危重症的救治及儿童肾脏、血液、风湿免疫、变态反应性等疑难病诊疗。

 
 
 

 

这是全新模式的分享会,我们从模拟患者的就医体验出发,以患者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再针对每个医生的实际坐诊工作中的不足,改正缺点。

 

针对我自己来说,我向来语速思维活跃,跳跃性强。通过分享会我明白,要从患者角度出发,他们本身没有专业医学背景,无法跟上医生的思维节奏,造成他对我讲述的病情无法了解,患儿家属有时候是不理解医生说的内容,或者说他们听个大概,不理解,也就会有怀疑和不信任,患者就没有很好的就医体验。

 

所以我参加分享会最大的感受就是告诫自己,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