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室导航 > 临床科室 > 消化内科 > 科室新闻 >
食管内现超长肿瘤!消化内科名医内镜下显神通
时间:2021-06-15 16:53:00
图片
 
小内镜 · 大作为
漳州正兴医院消化内科
 
图片
 
食管内现超长肿瘤
 
长长一条瘤,长在食管中,内镜来帮助,妙手巧切除。漳州正兴医院消化内科于近日成功完成1例内镜下食管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图片
 
李女士,因“支气管哮喘”来到正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住院后行胸部CT检查时意外发现食管上长了一巨大肿瘤,于是行胃镜检查见到食管下段有一大小约15mm×30mm的黏膜下肿物,林女士很担心,想做手术切除,但由于自己有支气管哮喘,又担心是不好的肿瘤,担心手术时的风险,还担心手术后恢复不好,非常的纠结。经过慎重考虑遂转入消化内科进一步检查,行超声胃镜检查见肿瘤低回声,位于食管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大小 70mm×9.8mm×5.6mm,病灶位置深,长度超出肉眼所见。
 
图片
 
以苏军凯博士为首的消化内科团队经过仔细的分析,充分的评估后,认为可以行内镜下切除,做好充分手术方案设计、手术风险预防等准备后于近日顺利进行了内镜下食管黏膜下肿瘤挖除术,历时1小时45分,术后第三天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5天无不适,顺利出院,术后病理为食管平滑肌瘤(良性肿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普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 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 #
 
 
 
 
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 ESE)是一种新型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类癌等),通过内镜切开瘤体表面粘膜,分离后并挖除瘤体,甚至消化道全层切除的方法切除瘤体,切口通过内镜下缝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图片
 
由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壁上皮层以下),以往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且对消化道正常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 ESE)这种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克服了上述不足,成为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可采用这种技术切除。
 
目前我科在苏军凯博士的带领下,我科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除了可开展常规的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外,还开展了一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如:消化道早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 ESE)、经内镜下隧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等等。我们将秉承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宗旨,对业务精益求精态度,继续为人民消病化疑,继续为病患提供优质服务。
 
图片
 
认识我们
 
 
漳州正兴医院
 # 消化内科#
COMES
 
 
图片
 
正兴医院消化内科运用目前代表内镜微创治疗最高水平的技术 - 内镜逆行以胆管造影ERCP,开展胆总管取石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救治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及胆石症等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内镜肝囊肿开窗等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技术,让患者创伤更小。康复更快,体表无任何手术疤痕。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通过结肠镜应用内镜支架等解除阑尾腔的梗阻,成为在保留阑尾的前提下治疗阑尾炎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内镜粘膜下剥切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等技术微创切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等胃肠肿瘤,各种各样微创治疗无“孔”不入。
 
正兴医院消化内科正在用一个个成绩,使原来需要外科手术的病变,能够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使内镜变成一把外科手术刀,不断突破,让福建老百姓可在家门口享受国际一流的内镜微创诊疗服务。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