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年30岁不到的小杨(化名),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每次吃饭都感觉难以下咽,每次吃饭完就会呕吐,口服药物等治疗均效果不佳,症状反反复复半年多,由于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这着实让他很焦虑。
他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也迫切想要治好
经过一番打听后
小杨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综合食管造影检查后
终于找出了折磨他的病因
——贲门失驰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又被称为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由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无法松弛及食管体部失去蠕动等造成。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 、呕吐,长时间影响进食后出现全身营养不良,出现反流后易出现吸入性的呼吸道感染。
“食管下端贲门肌肉增厚、痉挛、人吃下去的食物堆在食管里头,不容易进入胃里面,所以患者表现为有饥饿感、有食欲、老想吃,吃几口就要吐,病人很痛苦。”消化内科主任苏军凯博士介绍。他表示,贲门失驰缓症在临床不少见,这种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传统的疗法主要有气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内镜下注射药物等治疗方法,但疗效往往不能肯定,复发率较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是一种通过隧道技术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治疗方案,病人无需开胸手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无痛状态下通过胃镜进行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也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也让患者免受了“开膛破肚”之苦。POEM微创手术自2008年被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治疗以来,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已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常用治疗方法。
经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并做好充分手术准备后,消化内科团队于次日便为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通过内镜相关微创器械先在患者食管黏膜“开窗”后,再沿食管黏膜下层开辟一条黏膜下“隧道”,并在内镜直视下切开食管周围的环形肌肉,松解痉挛的环形肌,最后再用金属钛夹封闭隧道,成功为患者实施了POEM手术。
该手术的顺利开展加强了我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专科实力,也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术后,小杨得以恢复,饭后再没有呕吐的情况发生,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术后第四天就顺利出院了。困扰已久的大烦恼,在正兴得以轻松解决,他出院时显得很高兴。
苏军凯博士提醒
贲门失弛缓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呕吐、体重减轻等,常见于20岁到39岁的青年人,年轻人一旦发现有长期食不下咽的情况,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漳州正兴医院消化内科在苏军凯博士的带领下,内镜微创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在消化道巨大息肉(EMR)、消化道早癌(ESD)、黏膜下肿瘤(STER)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安全高效开展手术,截至目前已经运用内镜技术为大量患者解除病痛。未来,消化内科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业务上精益求精,继续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