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兴医院消化内科团队顺利完成一例内镜下粘膜下巨大肿瘤挖除术(ESE),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展现着我院消化内科的实力。
今年80岁的患者陈奶奶(化名),在两个月前就出现脐周闷痛,疼痛呈阵发性,伴咳嗽的症状,深受困扰的她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显示:胃底粘膜隆起:考虑胃间质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多发糜烂,胆汁反流。
通过询问医生,了解到肿瘤巨大,有出血和癌变的隐患,陈奶奶和家属此时的心情是无比焦虑,他们迫切希望能摘除这颗“不定时炸弹”。经过一番打听,家属带着陈奶奶来到我院寻求医治。
因考虑到做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患者与家属强烈要求通过“不开刀”的内镜技术切除肿瘤。看着患者及家属殷切焦急的眼神和意愿,结合我院消化内科综合实力,决定由苏军凯博士领衔的消化团队为患者行内镜下治疗。
术前-胃底巨大肿物
入院即为陈奶奶完善了相关检查,其中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室性早搏三联,为保证手术施行的万无一失,期间邀请心血管内科专家协助诊治。10月11日完善心脏彩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10月13日,在完善动态心电图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消化内科团队为陈奶奶行内镜下胃底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超声胃镜检查。
术中,胃底可见一粘膜下肿物,大小约2.5cm×3.0cm,表面光滑,质地硬,予Dual-Knife标记病灶周边,后于病灶基底部注射亚甲蓝-生理盐水注射液,隆起满意后行内镜下胃底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术中、术后创面、创缘予热钳及APC充分电凝止血,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创面未见明显出血,创面予止血夹8枚夹闭,预防出血。
△完整挖除取出的巨大肿瘤
01 关于ESE技术
随着消化內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ESE技术实质上是ESD技术应用的一个延伸。ESE操作(尤其固有肌层肿瘤)难度更大,很容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对于术者经验、手术器械以及助手的配合均有更高的要求。
拨开云雾见天明。避免了开刀手术,通过内镜技术就成功取出肿瘤,这让陈奶奶和家属非常满意,对我院消化内科团队的技术水平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患者情况
术后病理结果为胃间质瘤。患者病情稳定,经强化抑酸、促进胃部粘膜修复治疗后愈合良好,未见腹痛及出血表现,已于10月19日顺利出院!
这次内镜下挖除的胃间质瘤体积大,加上患者高龄,无论是瘤体挖出、创面闭合、瘤体取出等,消化内科团队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这是正兴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高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近年来,以苏军凯博士为首的消化内科团队兢兢业业,一步步的磨练使内镜成为了助力成功的一双“慧眼”,娴熟的操作为数以万计的病患解决了病痛。
02 温馨提醒
苏军凯博士提醒: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目前,手术是胃肠间质瘤患者首选且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方法。胃肠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倾向,且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如果不予以重视,随着肿瘤增大会增加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胃肠道间质瘤应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