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我要得还早着呢。”
——“我身体好好的,不可能有糖尿病。”
这是我们谈到糖尿病时听到最多的话了,相信很多人对于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糖尿病的成因
1. Ⅰ型糖尿病更多是一种免疫疾病
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之分,Ⅰ型糖尿病 (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的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Ⅰ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现有的知识也无法预防。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
2. Ⅱ型糖尿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比如缺乏运动、吃太多动物脂肪、失眠等等,特别是肥胖。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提升了整整一倍。所以相对于Ⅰ型,Ⅱ型糖尿病更普遍,也是我们更应该预防的一种糖尿病类型。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高血糖症,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发生在妊娠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增大,她们以及她们的孩子日后患上Ⅱ型糖尿病的危险也增大。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而不是报告症状后被诊断出来的。
糖尿病的检测
4、糖耐量检查
如果检查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千万不要慌张。因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真正到来前,身体对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及时作出调整,完全有可能阻止自己滑向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
在中国人的饮食中,主食的比重很大,像白米饭、白面粉这类精加工的淀粉,会导致血糖的剧烈波动,这很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饮食上,除了多吃蔬菜、少吃糖、少喝酒等,尤其要注意少吃精制淀粉,尽量多吃粗粮和杂粮。
其次,很多写着「无糖」的产品,比如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没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

管住了嘴,还得“迈开腿”。建议你每天花半小时左右进行轻体力活动,比如饭后散步、健身、在家里打扫房间都算。你可别小看这些行为,通过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治疗
9、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也不会成瘾
很多患者认为,打胰岛素意味着先前的治疗失败了。实际上,早期应用胰岛素不见得是坏事。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版)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体自身即可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不会成瘾。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撤掉,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很多人看到说明书上写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就以为服用二甲双胍伤肾,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国最新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导致肾脏损害,长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风险。
参考标准: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60,不用调整剂量,放心使用;eGFR 45~60应减量使用;eGFR<45 应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