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60岁的林女士在家属陪伴下给正兴医院妇科住院部送来了一个大牌匾,感谢张惠娇主任及妇科医护团队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2022年8月底,漳州芗城区的林女士因“反复下腹闷痛半年”多次就诊外院无好转,后经朋友介绍慕名找到我院妇瘤中心的张惠娇主任。
1
寻找蛛丝马迹,揭晓腹痛谜底
张惠娇主任接诊林女士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曾有几年的粉尘接触史,经过查体及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范围约6.8cm×3.3cm×7.6cm,内透声差,内弥漫点状弱回声)、多发子宫肌瘤,最大约2.2cm;肿瘤标志物血CA12:78.72U/ml。
这些检查结果引起张惠娇主任的高度重视!综合林女士有慢性腹痛病史,伴有腹水且肿瘤标志物升高,有恶性肿瘤嫌疑,但也不能排除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张惠娇主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进一步为林女士进行全腹磁共振检查,提示:1.子宫多发平滑肌瘤;2.右中上腹部腹膜增厚并可疑小结节;3.腹盆腔少量积液。胃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至此,林女士的诊断仍不清楚,为了尽快为林女士做出正确诊断并能及时进行治疗,于2022年9月初张惠娇主任带领妇科团队为林女士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探查发现林女士盆腹腔淡黄色浑浊腹水约300ml,肝膈面、盆腹膜、肠管及肠系膜表面均见散在多发白色粟粒样肿瘤种植结节,大网膜受肿瘤浸润增厚呈饼状,子宫后壁见一肌瘤结节直径约2cm,双侧卵巢输卵管表面未见肿瘤结节。
术中切除双侧附件送快速病理检查均未见恶性肿瘤;再取部分增厚大网膜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大网膜结节)恶性肿瘤,考虑为恶性间皮瘤或浆液性癌,待常规切片再进一步确诊。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林女士腹痛的谜底终于揭晓!
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DMPM)
是一种源自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特征是肿瘤沿腹膜表面呈弥漫性、侵袭性生长。平均发病年龄47~52岁,发病率约3.14/1000000,死亡率2.44/1000000。发病原因与与石棉、滑石粉等矿物纤维暴露密切相关。
临床特点:该病起病隐匿,较难发现,临床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常见症状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发热、腹泻、消瘦等。
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可不同程度升高,彩超难以发现阳性结果,CT及MRI可发现增厚腹膜及大网膜、腹部肿块及腹腔积液等。腹腔镜探查可了解盆腹腔转移情况,更好评估手术可切除性!
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HIPEC)、全身化疗、腹腔化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2
发现罕见恶性肿瘤
行规范化治疗
术中考虑肠管及肠系膜表面散在多发粟粒样肿瘤种植结节,初次手术难以切除干净,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暂缓肿瘤细胞减灭术,先予行新辅助化疗3程(培美曲塞+卡铂),复查CA125达正常范围。
于2022年11月底林女士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进行肝膈面腹膜切除+盆腹膜大部分切除+大网膜小网膜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肠管表面及肠系膜散在转移粟粒样结节烧灼术。术后病理与前次病理一致,为恶性腹膜间皮瘤!
根据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术后24小时即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同时予输液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术创面很大,治疗过程很辛苦,但林女士很坚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顺利康复。术后至今顺利完成3次化疗,目前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术后肿瘤组织送全基因检测,结果为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ATM突变,丰度50%),提示对PARP抑制剂可能敏感,为患者结束化疗后选择靶向维持治疗提供依据。
3
因缘际会,感恩有你
林女士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正兴医院妇瘤中心的张惠娇主任,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最好的治疗,现在自己感觉良好。特别感谢张惠娇主任的精湛医术!感谢妇瘤团队的医生护士为她做出的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
张惠娇主任 强调:
对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检查,尽可能实现妇科恶性肿瘤早诊早治。
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同样重要,建议妇瘤患者朋友尽可能到有妇瘤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治疗!
正兴医院妇瘤中心
正兴医院妇瘤MDT是张惠娇副院长带领的专业妇瘤团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做好妇瘤的“防筛诊治康”工作,不仅把妇瘤的诊治工作做好,同时重视妇科肿瘤的预防筛查和康复,努力降低妇瘤发病率、提高妇瘤患者生存率!为漳州妇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综合治疗,造福漳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