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兴医院消化科主任苏军凯博士收到了患者家属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包“黑金”,还是从患者的大便中淘洗出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患者陈阿婆已是76岁高龄,最近眼睛和皮肤变黄,还突然出现腹痛、寒战、发热等症状。陈阿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漳州正兴医院急诊,当时阿婆发烧到38.5度,身子像打摆子一样一直在发抖,奄奄一息。
经过抽血和CT等检查,很快明确诊断是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因病情危重,陈婆婆立即被转入到ICU监护治疗。我院消化科、重症医学科及肝胆外科多学科团队(MDT)立即对其展开会诊,分析认为患者胆道梗阻严重,已经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必须尽快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
▌胆总管充满黑色的阴影提示大量结石
“如果胆道的梗阻不能解除,随着病情加剧,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但是,如果在这种急性期开展传统剖腹或腹腔镜手术,死亡率极高!这种情况下应先胆管引流,再择期慢慢行取石手术。”消化内科苏军凯博士介绍。
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苏军凯博士、周剑金护士长等连夜为该患者急诊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病情危重,已无法耐受麻醉,苏博士就用少量镇痛药,从进镜至鼻胆管放置成功退镜,费时不到十分钟,成功从鼻胆管引流出脓性胆汁,解除了胆道梗阻,患者转危为安。当晚,患者体温、血压和精神明显好转,可谓是立竿见影。经过一周的调养,陈阿婆能吃能睡,健康如常人。
按计划,陈婆婆在麻醉下再次接受了ERCP手术。这一次从患者的胆总管掏出了大量结石,这些结石,经碎石网篮破碎后拖出胆总管,大者如花生米、黑豆,细者如豆瓣酱,一块块,一坨坨。按照ERCP诊疗常规,这些结石并非经口取出,而是丢弃于肠道内,让结石随大便排出。
▌苏军凯博士、周剑金护士长ERCP手术
十几年前,陈阿婆就曾因胆囊结石做过一次开腹胆囊切除手术,陈阿婆的家人感叹“两次手术一比较,差别立马就显现出来了,当今中国医学的微创技术真是牛逼。”看过ERCP术中胆结石的照片后,陈阿婆的家人更是惊叹“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怎么就能长这么多结石呢!”
照片是胃镜下放大的图,实际上的结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陈阿婆的家人充满了好奇心,苏博便告诉他们“结石就在大便里,用水冲洗后,结石会像黑金矿一样沉底,到时就可以看到。”可爱的家属,想了就做!淘洗“黑金矿”的无聊过程,在陈阿婆家属的孝心中变得有趣而神圣。
▌苏博收到的特殊礼物“黑金”
出院前,家属把这一包淘洗出来的“黑金”送给了苏博。“非常感谢正兴ICU和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是你们把我妈妈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出院了,我把这些结石送给你们,希望它们能够作为正兴ERCP微创技术的见证,感谢强大而温馨的正兴团队!”患者家属一遍遍表达着感谢,殊不知看到这些特殊的礼物,苏博更是充满了感激。因为这些结石是很好的教学用具,让医护人员可以用手感触结石的质地,再结合完整的病例,成为年青医生和实习医护人员最佳的学习资料。
小小、细碎的结石虽然坚硬、有棱有角,但却像电影“阿甘正传”片头那片温柔、飘逸的羽毛,抚慰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医者对患者的关爱,这些正能量温暧着大家的心灵。人世间,尤其是病房,因为善良,我们慢慢地享受着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