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发烧,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烧抽了”,害怕会不会把脑子烧坏了、烧傻了?而且,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惊厥都会手足无措,今天,正兴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就给大家讲讲,关于热性惊厥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在生后6个月到6岁,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并且是已经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既往没有无热抽搐。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通常在体温超过38°时更易发生。原来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但临床发现发生惊厥的孩子不完全都是高热,目前也逐步废除高热惊厥这一称谓。

热性惊厥的症状是什么?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摔倒,身体僵直,四肢抽动,眼球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抽搐通常在数分钟内缓解,缓解后宝宝通常会疲劳、睡觉。

首次发作年龄在6个月到3岁,男孩略多于女孩,6岁以后多数孩子不再发作。临床发作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1)单纯热性惊厥:最常见,表现为抽搐小于15分钟(大多数为小于5分钟,因而10分钟作为单纯性和复杂性的界限可能更好),24小时内发作1次。通常是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非局灶性,也有非强直或强直表现的。
(2)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大于15分钟,局灶性发作(例如一个肢体或身体一侧发抖),或有发作后轻度瘫痪(非常少见,0.2%~4%的复杂性热性惊厥出现),或者24小时发作大于1次。
热性惊厥的原因?
(1)细菌或病毒感染后造成发热,在发热的过程出现热性惊厥。
(2)预防接种,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在发热的过程出现热性惊厥。
(3)危险因素:①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则宝宝热性惊厥的概率也会提高;②年龄,6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可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热性惊厥是否会损伤孩子大脑?
热性惊厥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发育不足、智力落后、运动落后)极为少见,即使有后遗症,也是在复杂型热性惊厥或者一次长时间抽搐的热性惊厥之后,即便是复杂性的热性惊厥,其颅内损伤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发生热性惊厥后家长怎么做?
大部分热性惊厥会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先保持镇定,再采取如下措施:
①将宝宝侧卧姿势,口腔若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及时清出,防止误吸入气管;
②解开宝宝衣物散热、减少束缚,不要按着或抱着宝宝限制宝宝的手脚抽动;
③不要向宝宝口腔里塞手指、筷子、压舌板等,会损伤宝宝口腔;
④若宝宝惊厥发作时间大于5分钟,尽快带去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怎么预防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和发热相关,所以需要避免感染、提高抵抗力。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等。在反复发作热性惊厥的孩子或者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孩子出现发热后,可试用鲁米那等之类的药物预防,羚羊角粉、安宫牛黄丸等部分中药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孩子有过一次热性惊厥
下次发热还会再次发生吗?
热性惊厥的复发率较高,约30%-35%。所以很让家长焦虑,下次一遇到孩子发热就担心会再次惊厥。
如孩子有以下情形之一,则易复发:
1、首次发作时年龄小于15个月的;
2、直系亲属中有热性惊厥史;
3、低度发热时就出现惊厥;
4、开始发热后短时间内就出现惊厥;
5、反复发烧的宝宝。
是否有减少热性惊厥复发的方法?
尽管热性惊厥与发烧有关,目前临床上普遍主张当体温超过38.5度时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等措施降体温,但科学研究没有证据支持这些退热措施会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是通过降体温缓解宝宝不舒服的感觉,还可通过降体温减慢宝宝的新陈代谢,从而避免由于脱水造成的惊厥。

对于大多数发作过热性惊厥的宝宝,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做好日常护理,避免频繁发烧。
目前不推荐长期每日服用抗惊厥药鲁米那(也叫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进行热性惊厥的预防,因为这些药的副作用可能会改变宝宝的性情,使之变得易怒暴躁,带来的危害远大于疗效。
发作时间超过1小时或反复多次发作的热性惊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病情选择口服安定进行短期预防,比如在每次发烧开始就口服安定,连续用2-3天,偶尔短期使用安定一般不需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发作过热性惊厥的宝宝还能正常接种疫苗吗?
疫苗是宝宝最好的保护伞,只要在疫苗接种日宝宝没有发烧,没有生病,就可以正常接种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