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科普 >
漳州市14周岁以下儿童中3%患矮小症,这些“长个”误区请注意
时间:2019-07-12 15:56:00

根据矮小症发病率和人口基数推测,漳州地区14周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人数约有 2.78万。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儿童平均身高低于日本、韩国5CM左右,矮小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身材矮小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业、就业、交际、婚恋甚至性格,不仅会降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和所在家庭的幸福指数,甚至会对地区和国家的人口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专家呼吁各位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生长发育。 

 

 

 

名词解释:矮小症

 

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症。

 

简单地说,就是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中随机抽取100个;按大小个进行排队,最矮的3个就算矮小了。

 

 

如果孩子的身高(周岁年龄)属于以下情况:3岁低于92厘米,5岁低于105厘米,7岁低于117厘米,9岁低于128厘米,10岁低于132厘米,11岁低于137厘米,12岁低于143厘米,13岁低于150厘米,14岁男童低于156厘米、女童低于151厘米,15岁男童低于161厘米,女童低于153厘米,就要警惕了。

 

 

漳州正兴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专科曾美锋主治医师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性早熟越来越多。性激素会促进骨骺过早闭合,这样提供给身高增长发育的总时长便会减少,从而引起矮小症。另外,肥胖、营养不良、心理因素、疾病等问题,也会造成孩子长不高。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关系紧密,但传给孩子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5cm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孩子的身高较为理想;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

 

例: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60cm

男孩遗传身高范围:166.5cm-176.5cm

女孩遗传身高范围:153.5cm-163.5cm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

 

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期的标志,即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

 

误区三:到了一定年龄不长的时候,再采取措施。

 

晚长也是有可能的------体质性青春期延迟(骨龄落后)

但是一定要及时检查,排除疾病;

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追悔莫及。

 

如果目前身高已矮小,那么肯定赶不上同龄孩子身高。

 

误区四:孩子不喜欢吃饭,挑食,不爱运动才会导致身材矮小,只要补充营养,孩子身高肯定能够正常 。

 

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

 

误区五:只要骨骺没闭合都可治疗,等长大些了再治疗也不迟。

 

随着年龄越大,骨龄也越大,生长时间缩短;骨龄越大对药物的敏感性越差,疗效就越差;

 

年龄增长,体重随之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费用也越多。

 

实际上,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花费越少。

 

 

长得高不高,60-70%靠遗传,后天因素也很重要,充分睡眠、适当运动、平衡膳食、愉悦心情,这四个因素对长高起到关键作用。比如篮球、跳绳、摸高、单杠、引体向上等纵向运动有利于长高。

 

另外,要保持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一旦发现孩子生长迟缓,应该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及时干预。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